治学修身学术论坛 ACADEMIC

文学院举办研究生“治学·修身”学术论坛之院长论坛

作者:文学院 徐金 时间:2018-11-22 浏览量:

11月16日晚,由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主办,文学院承办的研究生“治学·修身”学术论坛之院长论坛在千佛山校区教学三楼3141举办。本场论坛由文学院副院长张丽军教授担任主讲人,主题为“论现实的、可能的与理想的生活——解读《平凡的世界》的另一种方式”,来自各专业、各年级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共同聆听了此次讲座。论坛现场气氛融洽,讨论热度不减。

张丽军老师主要从生活角度出发,谈论生活与个人和文学的关系,重点讨论现实的、可能的与理想的世界三种生活方式。他首先结合自身经历指出《平凡的世界》中人物形象的真实与动人。孙少平是现实的乡土中国中一代青年人从乡村走向城市的榜样与楷模;孙少安不仅是中国文学中典型的长子形象,而且是乡村中的改造家与领路人。同时,张丽军老师还通过《平凡的世界》呈现出的温暖与动人的亲情、友情与爱情,称赞小说关于爱与温情的民族美德书写。

随后,张丽军老师指出现实的、可能的与理想的生活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正如《平凡的世界》中的人物,虽然立足于苦难生活,却凭借生命的韧性与对未来的期待不断开拓新的生命空间与生活的可能。正是小说对于生命的韧性与苦难中的温情的彰显才打动了不同时代千千万万的读者。最后,张丽军老师引用宗白华的学说,指出“易”才是大自然与生命的常态,让生命运动起来,不断挖掘生活的可能性,才能获得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在交流互动环节,主讲人与在座师生积极互动,既有学术问题的探讨,亦有不同观点的提出。山东电视台导演孙玉林评价任何作品是作家心灵史,《平凡的世界》亦是作家心灵的折射;民办教育老师刘东妮结合自身经历提出困苦的生活能提炼出更纯净的存在,要在痛苦中看到一种光明。本场论坛的举办,不仅促进了同学们关于文学与生活关系的深入思考,开拓了学术研究的视野,更激励着无数心怀梦想的同学要不断发掘新的生命空间与生活可能,对于当代学子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深刻的现实意义。(摄影:穆晓涵)

供稿审核人:巩 固

编辑:梁佳敏

审编:王庆荣

Copyright 山东师范大学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