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由研究生工作部和文学院共同举办的第1066期“治学·修身”学术论坛以线上会议形式举行。此次讲座由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生导师亓文婧担任主讲人。亓文婧结合自身科研经历,围绕如何提升科研能力的主题,与大家分享了从入门到进阶的科研方法,文学院博、硕、本同学积极参加此次讲座。
首先,亓文婧针对如何快速入门科研的问题给出了指导。她指出,入门阶段是原始财富积累的过程,只有经历“原始知识—原始材料—原始能力”三个阶段,才能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蜕变。首先,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积累原始知识。例如读方法论,精读专题,深度解读专业方向,建立学科史的概念。其次,积极加入课题组以获得启发,提升个人能力。她表示,在课题组里,通过和导师的沟通,可以收获许多学术知识,接触学术研究前沿,从而获得撰写硕博论文的灵感,也能通过课题的实践,提升个人工作能力。
随后,亓文婧从选题、构架、写作、拓展四个方面展开论文写作要点的详细讲解。首先,关于论文选题,亓文婧认为首先要确立一个有价值且具体的研究方向。选题不能过大,过大的选题会使研究无法深入下去,只是如蜻蜓点水;选题如果太小,研究就会沉迷于琐碎的细节,从而使研究失去了价值和品位。至于论文题目拟定,她强调题目一要体现出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理论,二要有亮点和新意,切忌出现指向不明和题目冗长的问题。亓文婧认为学术研究是无止境的,因此她鼓励大家在进行学术研究时敢于质疑,勇于争鸣。其次,关于论文构架,亓文婧从引言、材料梳理、成因机制、结论四个方面为大家总结了方法。亓文婧强调引言应言简意赅,突出重点。按照题解、研究现状、研究思路、预期创新、启示贡献的顺序依次展开论述。关于材料梳理,她认为材料的呈现绝不是简单的堆砌,在进行材料分类时应找准条件,明确其间的共性是什么,区别是什么。关于论文的具体论证,她提醒同学们注意做到论证视角的多样化、论证方法的创新性、论证理论的通解性。切忌只取一方证据、缺乏反复论证、缺失客观数据。关于论文结论的写作,她表示应做到高度凝练、字字珠玑。
接着,亓文婧详细讲解了论文撰写的基本注意事项。她指出文本写作和格式规范在论文的呈现上是双线并行的,“文从字顺”和“格式严谨”二者缺一不可。首先,要避免低级错误的出现。应仔细辨别“的得地”等文字的使用语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其次,格式不容有错。如中文、标点一般用宋体;英文、数字一般用Times New Roman;每段首行空两字符等。第三要避免语法错误。写作时应注意避免多短句、少长句,长句等易出的语法错误。
最后,针对如何继续做系列研究的问题,亓文婧结合自身科研经历分享了心得。她认为,首先要做到“核心明确,边缘拓展”。正如滚雪球一样,确定一个核心之后不断拓展,保证学术研究的系列性与可延续性。另外,应保持写作节奏。坚持每天读书或写作,以保证学习状态的连贯性。在讲座结束之际,亓文婧勉励学生,科研之路道长且阻,其中必有低谷、必有难关,但一切经历皆系成长,应该做到让境随心转,而心不随境动。
道固远,笃行可至;事虽巨,坚为必成。此次讲座的举办激发了文学院学子的科研热情,也使同学们对论文的写作流程与规范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同时了解到更多论文撰写应用技巧,有助于提升研究生的阅读思考和论文写作能力,树立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提高文学院研究生培养质量。文学院也将继续加强科研和学风建设,助力文院学子治学修身。
供稿审核人:杜云飞
编辑:姜忠良
审核:崔翠翠
Copyright 山东师范大学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